葡萄酒行業都在講營銷創新,都講跨界整合(又叫異業聯盟)。百度百科上解釋“跨界整合”是指產業
間并非上下游的垂直關系,而是雙方具有共同行銷互惠目的水平式合作關系。
具體到葡萄酒行業,酒商更多的是與汽車中高端4s店,高端美容院、銀行等進行組合,一般是酒商通過
贊助方式,參與到這些企業的聚會及推廣活動中。

跨界整合,看上去很美。在跨界整合這條路上,很多
酒商卻也有道不盡的煩惱。wbo近日搜集了兩個真實
案例,希望行業能在跨界整合的過程中,少走彎路。
葡萄酒公司贊助汽車4s店和車友會,轉化率為零
曾在西部一家葡萄酒公司任銷售總監的賴先生告訴筆者,他所在的葡萄酒公司投資方是一家汽車代理商
,因為自己在汽車界的人脈,他們開展了多次跨界整合。“去年我們免費贊助奔馳4s店價值十幾萬元的
葡萄酒,最后卻沒有任何返單,送出的酒打了水漂。”賴先生說。
賴先生后來交流發現:在消費者心中,奔馳4s店各項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本來就偏高,他們公司在那陳列
的葡萄酒即使是正價銷售,消費者還是不愿意購買,害怕挨刀。
于是,賴先生公司又贊助了當地東風悅達起亞4s店,苦惱的是,同樣也沒有賣出一瓶酒。
賴先生透露:”當時公司在所有東風悅達起亞4s店陳列恒溫酒柜,里面有不同價位的葡萄酒。當時一年
贊助了10多場獅跑車友會,專業品酒師講解高、中、低三款酒(90-300元每瓶),聚餐時還有專人講解
葡萄酒配餐常識,結果轉化率為零。”
最終賴先生分析:起亞獅跑的用戶,屬于低端suv用戶,大部分沒有葡萄酒消費習慣。他們公司在一
個不太接受葡萄酒的群體,配置了太多資源。
9
“汽車4s店,永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美,因為汽車消費者本身都不是那么信任4s店,也會對4s店銷售的葡
萄酒懷抱戒心。”賴先生分析。
聯手高端美容院,為何效果不如預期?
杭州一家葡萄酒企業開拓西南某市場時,曾經通過關系和一家高端美容院進行聯合。
該美容院高端人脈資源很好,年充值百萬以上的vip客戶就有多名,對待這樣頂級客戶,美容院都派出貼
身客服人員。
而消費十多萬元客戶有數十位,這些客戶大多是女老板或者富豪太太,也是潛在的葡萄酒消費者。而服
務員和美容師的年收入極高,年薪十幾萬很常見,有的美容服務員一年有二十多萬收入。
在推廣葡萄酒時,這家酒企區域經理發現,即使面對的女性客戶非常精準,葡萄酒銷售卻不如想象中順
利。
這家酒企區域經理告訴wbo,在美容行業,老板和服務員的重視程度對葡萄酒是否動銷影響很大。美容行
業利潤很高,一支美容針上萬元,屬于暴利行業。
不幸的是,葡萄酒的利潤遠遠沒有美容產品高,老板興趣不大,美容師和客服人員推銷美容產品回報更
高,她們不太愿意在葡萄酒銷售上下工夫;況且葡萄酒推廣難度也不小,需要一定專業性,不如他們推
銷老本行產品容易。
最終,區域經理始終說服不了美容店老板和服務員,葡萄酒在這家美容店的銷售遠沒有想象中出色,但
還是有一定的自然銷售,畢竟有購買能力的女性對葡萄酒本身還是感興趣的。
10
跨界失敗的原因總結
wbo分析,葡萄酒企業跨界營銷效果不彰主要是以下四個原因:
原因一:
產品品類性質差距過大導致跨界組合效果差。比如某品牌葡萄酒曾和某不知名女性服裝品牌聯合舉辦發
布會,因為主題不一,產品性質差距大,導致效果不明顯。
原因二:
產品毛利懸殊過大。上述高端美容院和葡萄酒結合效果不明顯,核心問題在兩種產品毛利差距極大,導
致合作方積極性不高。
原因三:
跨界營銷方式太生硬,缺乏創意。常規的做法葡萄酒商是植入活動,一邊品酒一邊講解,有的公司品酒
師照本宣科,導致參與者不感興趣,更不可能產生購買了。其次,跨界整合活動現場商業性質太濃厚,
類似電視直銷的推廣方式,反而讓好不容易整合進來的潛在消費者心生厭倦。
原因四:
跨界整合的受眾和葡萄酒消費者不匹配。如上述起亞獅跑案例。
“無論什么跨界,最終都會回歸到產品本身。在跨界營銷中,重要的還是通過跟跨界商家的合作,實現
客戶的資源共享。通過搜集客戶資料,把后一步、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持續跟單走好,才能從中實現獲
利。 ”葡萄酒營銷專家郭福生指出。